进入12月以来,国内多地海关查扣涉案走私洋酒。据了解,12月1日凌晨2时,有群众向南宁海关所属钦州海关缉私分局举报,称有人将运送一批走私洋酒到钦州市黄屋屯大冲村一带江边简易码头上岸。
掌握这一信息后,钦州海关缉私分局立刻开展了缜密的线索甄别与调查,随即派出办案人员前往船排靠岸区域对查缉目标进行蹲守围捕,最终成功截获1辆满载走私洋酒的商务车,现场查获洋酒一批,案值78.3万元。
12月9日凌晨3时,该分局再次出击,在钦州市黄屋屯西显村一带江边简易码头查获1起涉嫌走私洋酒案,现场查获洋酒一批,案值33.6万元,查扣SUV汽车2辆。经检查发现,为方便装运走私洋酒,涉案车辆后排座位均已被拆卸。
同样是在12月份,天津海关所属新港海关缉私部门开展打击低报价格走私洋酒专项行动,共立案侦办6起刑事案件,查证涉案知名品牌威士忌酒近21万瓶,总案值高达5300余万元人民币。据了解,多家贸易公司牵扯其中,获取非法利益,偷逃国家应缴税款,授意业务员制作低于实际成交价格的合同、发票等单据向海关申报,低报幅度高达70%至88%。
“需求量、利润太大了,严查严防还是挡不住有人‘铤而走险’,类似事件必然还会发生。”有酒商直言,国内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与走私洋酒的高利润,双重诱惑之下,走私洋酒一直是“屡禁不止”,即使是多次开展严查严打行动,仍然无法根除。
01
洋酒市场潜力大
2019年5月,厦门海关号称查获近年来“最大一起”走私进口洋酒案件,共查获走私进口洋酒7296瓶,案值约300万元人民币。转眼2020年,天津海关在6起案件的侦办中,走私洋酒的金额总计5300余万元,平均单个案件的走私金额,已经高达800多万元人民币。走私的规模,与涉及的金额,显然越来越大。
多位酒商表示,洋酒产品,在国内多个一线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的知名度高、认可度高,尤其是部分高净值收入人群,具有饮用洋酒的习惯。其中,诸如轩尼诗、卡慕等知名洋酒品牌,已经拥有了一批绝对数量庞大且稳定的“粉丝”。
另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进口洋酒的金额约为14亿美元;2019年全年进口洋酒约为16亿美元。由这份数据不难看出,一年2亿美元的进口额增长,说明国内洋酒市场正不断“向上”发展。
02
节日临近,走私频发
在洋酒形势一片大好的背景下,为了谋求产品暴利,有人敢于越过雷池,只能说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此外,随着国内两大传统节日临近,不管是“元旦”或是“春节”,倒是酒水类产品销售的“大旺季”。相比较刚过去的“双节假期”,这两个年底重磅节日的分量更重。
因此,作为备货的最后期限,今年12月份,多地海关查扣走私洋酒的数量有一定可能增加。目前而言,政府有关部门对走私行为定然是严查严罚。但真的要减少相应事件的发生,仍然需要整个行业与消费者的共同配合。
值得消费者注意的是,通过走私渠道中流入市场的产品虽然在价格上有一定优惠,但大多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产品品质无法保证,一旦买到假酒便得不偿失。
作为酒水行业从业者,应谨守底线,不破坏市场行情,不损害国家利益。而消费者,应尽可能选择熟悉的购酒渠道,以合理价格买到心仪酒款,并索要发票等购买凭证,从而在确保自己消费权益的同时,维护国家利益。